日军残部从前峰退到后峰后,也得到了第一〇九联队后续部队的增援。至此,双方阵地相距不过一百多米,连对方吃饭时碗筷的碰击声都清晰可闻。
湘西会战前,中美空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会战开始后,中美空军混合团立即出动大量飞机,对日军后援地衡阳、邵阳、湘潭三角地带的大小桥梁进行彻底破坏,同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空军力量,以芷江为基地,直接掩护雪峰山区的地面部队作战。
雪峰山战区紧靠芷江机场,战机到达第一线的飞行半径很小。在战区的天空中,往往只能看到助战的中美飞机,日机大部分时间都不敢现身,只在拂晓时,会有低空飞行的单机在中方阵地上空一掠而过,对地面部队产生不了丝毫威胁。还有的时候,一两架日机会偷偷地飞到日军阵地上空,丢下几包东西后马上逃走,但就这样,跑得慢些的仍不免被中美战机的机关炮所击落。
在相持阶段,中美战机不停地在空中盘旋,找到日军阵地后便予以猛烈扫射。日军白天无法自如地进行活动,他们更多地是在夜间展开袭击,每次袭击都只摸上来一小股士兵,三五个的样子,常常是被打死了一股又冒出来一股。
五十一师弹药充足,一到天黑就进行火力拦阻,以阻遏日军偷袭。不足之处是部队素质参差不齐,老兵或者刚从军校毕业的军官比较沉着,见日军叫嚷着冲上来,端起机枪就射,但还有一些新兵缺乏经验和胆量,遇到日军偷袭,或者慌慌张张地朝天乱开枪,或者缩在战壕里不敢抬头。
日军弹药供应不上,子弹有少无多,然而他们的长处是士兵体力好且射击技术优良,射出的子弹就好象长了眼睛一样,即便在黑夜中,也能给中方士兵特别是那些新兵以很大杀伤。
有一天夜里,一名临时担当勤务兵的本地少年与另一名士兵背靠背睡觉,等到第二天醒来,少年却发现那个士兵已经死了——是被偷袭的日本兵给狙击掉的。
日军第一〇九联队无法面对面地夺回鹰形山,只得另选抄袭的途径,这个地方是位于圭洞西北的高札坡。
站在高札坡的山顶,几公里之外的龙潭镇可以一览无余。它附近还有一条小河,河西的村庄里驻扎着中国军队。村民韩直承当时年仅13岁,出于那个年龄段男孩对战争特有的好奇和兴趣,他成天跟当兵的泡在一起,与部队打得火热。
4月20日,韩直承钻进了一名哨兵所在的战壕。那时正值初夏,天气逐渐热了起来,但五十一师的士兵都还穿着冬装,很多人身上都长了虱子。哨兵忙着捉身上的虱子,韩直承没事做,一个人到处东张西望。
突然间,他看到对面山坡上有几棵小树在不停地摇晃,更奇怪的是,这些小树居然还会移动,并且动一会停一会。韩直承急忙指给哨兵看,哨兵一听,想都没想,便一把将他按倒在战壕里。“那不是树,那是鬼子!鬼子来了!”
哨兵举枪向“小树”射击,“小树”也开枪还击。原来这是用树枝伪装后的日军,在渡过小河后,企图占领河西的一处高地。如果日军的这一行动得逞,便可以居高临下地将河西五十一师的阵地一窥无余,只是他们的运气不好,竟然被一个小男孩给偶然发现了。
有智不在年高,韩直承为挫败敌人的偷袭立了一功,部队连长夸奖他机警灵活,为此还特地奖励了一个大月饼。
4月21日,日军再次组织小部队,尝试偷渡过河。这次还没有过河,就被高札坡上的守军打死了一部分,其他人冒着弹雨淌水过河,并且一直冲到了山坡之上。
守军火力可不是吃素的,随着一排排子弹陆续飞来,日军纷纷倒下。最后只剩下三个日本兵还活着,他们以郁郁葱葱的柳树做掩护,沿着河边落荒而逃。
偷袭者并不因为被笼子夹过手就偃旗息鼓。4月24日晨,天刚蒙蒙亮,就有一群日军在渡过河后,迅速钻进油茶林,从侧面攻击高札坡。
虽然日军仍是小部队,只有四五十人,但却个个都是挑选出来的敢死队。当他们以晨雾为掩护摸上山顶时,被山头守军的一个班长发现并立即问道:“什么人?”
早在日军第一一六师团进攻常德期间,由汉奸组成的“宣抚班”就经常帮着日本人杀害同胞。他们或者穿着日军军服,或者只戴一顶日军军帽,然而在自己的同胞面前却表现得“比日本人还凶”。第一〇九联队中也有一大帮来自沦陷区的汉奸,这支日军小部队里就有一个汉奸,听到班长发问,他赶紧答道:“问什么?自己人!”
话音未落,枪声响起,班长应声倒地。日军迅速冲上前,守军连拉枪栓、压子弹的简单操作都来不及完成,只能端着刺刀直接与敌人进行拼刺,山顶上顿时充斥一片“杀——杀——”的叫声。
守军增援部队闻讯赶来。当他们冲到山腰时,山顶上的喊杀声已经戛然而止,只见生还的官兵从阵地上撤下来,个个满身是血。
日军敢死队大半被刺死在山顶。和上次一样,还是漏网了三人,其中就包括那名汉奸。三个家伙在逃跑时迷了路,于是便由汉奸出面问路,结果被中国军队发现并全部击毙。
这场惨烈的阻击战,守军伤亡也很惨重。前去高札坡运送伤员的担架队跑上跑下,应接不暇。
龙潭只在咫尺之间,可是日军第一〇九联队想尽办法都挤不过去。菱田师团长只得改变原先的作战计划,将该联队的首要任务缩小为占领龙潭。
要占领龙潭,就得先完全控制住鹰形山、牛形山。这两座高地都处于两军相持状态,其中牛形山因古松参天,林涛呼啸,在战史上又被称为“松山高地”,4月25日夜,日军第一〇九联队第三大队偷袭并占领了这座高地。
次日,五十一师在炮兵的支援下,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之后便对松山高地发起逆袭。在补充训练阶段,五十一师增加了许多未满20岁的青年士兵。因为训练时间较短,这些士兵的作战经验和技巧尚有欠缺,因此围绕他们所设计的战术,便集中在行之有效的手榴弹战上。
这种手榴弹战可巧妙地运用于阵地逆袭上。在冲锋号中,三人一组的手榴弹投掷班不顾一切地进行冲锋,一边冲,一边从山腰向山顶投掷手榴弹。
为了夺回阵地,各冲锋部队常常要组织和发起两次乃至三次以上的波状逆袭,还有人在山腰放火,对山顶进行火攻,总之是不把来犯之敌驱走绝不罢休。
在实施防御的过程中,牛形山的工事不断得到加强,附近村庄里的木头、门板、家具、棉絮、蚊帐都成了筑工事的材料,但被双方都视为战斗屏障的却是山梁上的巨石堆。
巨石堆周围地势开阔,两边的敌对双方都不敢轻易离开巨石或贸然露头,唯恐一不小心成为枪靶子。于是两军便围绕着这一天然工事展开短兵相接的血战,先是互掷手榴弹,接着白刃互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