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女商(大清药wan) > 分卷阅读361

分卷阅读361

作品:女商(大清药wan) 作者:南方赤火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几英镑到几万英镑不等,取决于涉案金额的数量。不过如果原告胜诉,费用由被告承担。”康普顿小姐回忆,“我记得特勒先生最后胜诉,没花一分钱,只付了律师费。”

    林玉婵:“我没资格请律师。而且我必须赢。”

    “还有一个问题,”康普顿小姐咬着钢笔头,皱起秀气的眉毛,“因为已婚妇女没有独立人权,理论上德文不现在法庭,不管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她更不起诉他的丈夫,因为法律上他俩是一体的……如果要拿回她的嫁妆,唯一的方法是由她的男性亲属——最好是父亲——发起诉讼。而德文男性亲属,据你说,全都是已被正法的叛乱分子。”

    林玉婵脑海里浮现麦加利经理那张浮夸的笑脸。

    ——“小姐,你需要一个监护人……”

    当代女性要想踏入社会,面临着诸多相似的障碍。“开办银行账”只不过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

    林玉婵立刻道:“如果有其他人愿意替她诉讼,而德文签字表示许——这有效吗?”

    “以。”康普顿小姐的卷发挡视线,她干脆从笔筒里抽支毛笔挽起头发,哗啦啦翻书,“但……只是男性……英国籍的男性。必须是体面的绅士。他以不露面,甚至人在英国也无所谓,但必须有男性站来替她诉讼。”

    林玉婵沉默。租界里的所有英国籍男性,加起来不过几百个。

    马清臣是正八经的大清官身,在英国也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人脉辐射面八方。而租界里的居民大多是老练的投机冒险家。哪怕是最古道热肠的绅士,她如何游说,才让他冒着得罪马清臣、得罪大清官场的风险,去帮助一个无亲无故的中国女子?

    屋内闷热,她推开窗,深深呼吸一花园里那带着湿气的草木味。

    郜德文不谙英文,已经表态,请林玉婵和康普顿小姐全权处理诉讼的事。需要的材料她飞速找齐,她府里的马车、轿子、婢仆,需要的时候也都无私地借去。

    “真到见官时,我该面面,绝对不会扭捏。你放心!”

    是……不管是大清还是大英,法律都不允许她面。

    林玉婵胡乱翻着容闳的藏书。有些书里密密麻麻,写着褪色的陈年笔记。

    容闳当年在香港攻读法律,是抱着为大清国改革法治的宏伟设想。那时候,他的志向很青葱,觉得“依法治国”解决所有问题,并且认真考虑了许多英美法系在中国社会里的入乡随俗问题。

    林玉婵忍不住想,要是有互联网……不,哪怕有电报电话,让她请教一这位身在美国的法律专家就好了……

    没有外援。只是两个初茅庐的小女生,己想偷偷办法。

    忽然,风吹紫藤木叶,哗啦啦的声响伴随虫鸣,突然清明之极地冲入林玉婵的耳膜,在她的脑海里汇成一道转瞬即逝的光。

    “康普顿小姐,”林玉婵快速问,“如果……只是如果,德文找到一位身在英国的绅士,代替她进行起诉。那位绅士无暇分`身来华,他是不是也以指派一个次级代理人,来替他庭、作证、完成诉讼的流程?”

    康普顿小姐放钢笔,用心思索了好一阵。

    “应

    该以。”

    林玉婵:“那这位绅士的代理人,未必一定要英国籍,对不对?我听说有洋行老板应诉时人在海外,于是让己的中国买办代劳……”

    康普顿小姐点头。

    “这个代理关系,确实不受国籍限制。因为诉讼的法律主体依然是德文,或者那位替她面的绅士……相当于雇佣一位外籍律师……”

    是她随后更加疑惑。

    “是露娜,你思考这些有什用?我不觉得德文会认识任何一位除了她丈夫之外的英国绅士……更别说人在英国!难道你有相关的人脉——不不,你要是那厉害,马戛尔尼先生也不敢从你手里抢钱。”

    林玉婵:“……”

    扎心了。不用说这直白的亲。

    她苦笑一,随后信心十足地坐到康普顿小姐对面,双手对拢起来。

    “不。”林玉婵说,“有一位身在英国的绅士,他虽然与郜德文夫人无亲无故,但对她的遭遇深表情,愿意替她完成这个诉讼过程。他虽然深居简,不善社交,但文采斐然,声誉卓著,上海英租界里的许多侨民都拜读过他的文章大作。他的名字叫E.C.班内特。”

    康普顿小姐慢慢捂住嘴,脸色发白,有点喘不过气。

    “或者K.伍德。或者随便你的哪个笔名。”林玉婵嘴角微翘,为康普顿小姐扇扇子,“说真的,次找我的时候不用把腰束得那紧。”

    康普顿小姐夺过她手里的折扇,快速给己扇风,托得高高的胸脯一起一伏,被林玉婵这个大胆的设想逗引得心驰神往。

    “E.C.班内特!”她格格娇笑,”我相信很多人会对这位老辣而犀利的记者怀有好感。嗯……不过K.伍德善良淳厚,笔谨慎,名声应该也不错……”

    “只是他人在英国,不便前来……或者身体不好,或者刚患上什传染病,总之不便面。”林玉婵进一步完善计划,“所以他会指派另一位代理人,替他,进而替德文,面起诉马戛尔尼先生。”

    康普顿小姐又紧张起来:“代理人?是谁?听着露娜,我不让任何人知道我就是——”

    “我以吗?”

    --------------------

    第211章

    “中国人诉外国人, 妻子诉丈夫……瞧瞧,世风日,人心不古, 连洋人都看不去了。阿妹, 你这是要捅马蜂窝啊。”

    微微摇晃的船舱里, 苏敏官丢一份报纸,故作不满地看着她。

    两千两银子到手又飞了, 这丢脸事纵然她不愿宣扬, 过几天还是传到苏敏官耳朵里。她拼着被他挖苦嘲笑,视死如归地一抬头, 正色回答:“我只是想讨回我应得的投资。”

    苏敏官深深看她一眼。这个韧性奇的姑娘, 不论被社会毒打得多痛,就算被一掌拍进阎王殿, 她也就地刨土, 慢慢把己往上推, 最后露个狼狈的小脑袋,重新生根发芽。

    换了他, 遭到这种强抢戏码, 直接提枪上门了。她呢, 她有己的风格。文明, 优雅,看似脆弱, 却把野心和獠牙藏在后头……像洋人一样。

    苏敏官忍不住撩她的鬓角, 摸摸那软软的脸蛋。她这一

    牙,咬人也很疼的呢。

    林玉婵笑他:“哟, 还有钱订报纸呀?”

    外资船商的价格战打了几个月,华人船商还有家苟活。这家船商结成联盟, 守望互助,洋商一时还碾不死。

    都知道这降价之举,杀敌一千损八百。洋行做慈善一般,让上海商民享受了几个月的一折廉价船票,己怕是很快也撑不住吧?

    不曾想,他的现钞竟近似源源不断。外资银行一路大开方便之门,把西方列强从其他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个小小的“战场”之上。

    有几家华人船商求助于古老智慧,派人前去游说,试图让分化几家洋行的联盟。但人家的联盟是白纸黑字的合,违约了赔款,且西方列强互相制约,谁都不敢轻易撕毁。

    华人船运的客源流失得飞快。就连官员公款行,也开始慢慢选用洋人船运,付一折两折的价格,拿全价的报销,省钱省得不亦乐乎。

    苏敏官也只见招拆招,改革航路,令人简化了华人买票的手续,行前祭神,船头设扔钱功德箱,所有客船加配厨房火灶茶叶,让乘客随时喝上热茶。另外船上配通译、文书,帮助乘客进行对外交涉、办理复杂手续……

    因着这种种照顾华人的便利,总算留住了极数忠诚客。

    至于他那置船、置地、扩张业务的一系列壮志,也只暂时搁浅。

    林玉婵轻声问:“订中文的《上海新报》就够了,大家上船看看报纸,也是个消遣。《北华捷报》那贵,又是英文,没必要在船上配备吧……”

    苏敏官翻开报纸中的一页,似笑非笑。

    “我以让人解说洋人的文章,给大家说书解闷啊。”

    翻开的那一页报纸,半幅的版面洋洋洒洒,标题是《涉外婚姻,甜橙还是苦果?是什让柔顺的中国女人鼓起勇气,和她深爱的丈夫对簿公堂?》

    署名是著名的E.C.班内特。

    在以感人的知音体叙述了那位怜的中国太太的困境之后,这位崭露头角的新锐由记者发文表示,己会面帮助善良的马戛尔尼太太,让她拿回属于己的一份嫁妆。诉状已托人递到大英按察使司衙门,请各位读者静候佳音。

    “标题是你起的吧?”苏敏官忍着笑,“那个大小姐肯定想不这煽情的话。”

    林玉婵倒吸气,“你怎知道这次也是她……”

    康普顿小姐秘密掺和其中,没告诉过他啊!

    苏敏官无奈地看她一眼,起身将报纸挂回原处。

    这明显的事……也就康小姐己觉得以永远瞒去。

    林玉婵看着那份辞藻华丽的通稿,点头承认,己确实了许多煽情的点子。

    遂不好意思:“你把这事当笑料在船上说啊?”

    苏敏官微笑:“你不想早点拿回款子?”

    林玉婵和康普顿小姐商议的策略,就是要尽量闹大,让全上海民众都关注这个案子,给领事馆施压,以期早点开庭。

    否则,像中国衙门似的,一个案子拖上一年半载,她等不起。

    林玉婵被他说破意图,知道他是在暗中相助,坦然笑问:“反响怎样?”

    “不好。”苏敏官烦恼地对手指,“已经有三对乘船的夫妇半途吵架,回家掰扯嫁妆去了。我觉得己好罪孽深重。”

    林玉婵小声笑。

    大英按察使司衙门主理洋人之间的诉讼。衙门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基本盘不大,每年接到的案子屈指数,基本就是些劳资纠纷、小偷小摸、走私破产、酒后互殴之类的小事。

    这一次诉讼涉及夫妻两人,虽然案情上十分清白,但对于十九世纪的百姓来说——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洋人——都是难得的一次年度大瓜。

    E.C.班内特的檄文一,传遍租界华界,马戛尔尼府上大门天天都有好奇群众经过围观,试图以管窥豹。也不知己要看什,有时候看见一身官服的马清臣,有时候窥见高挑飒爽的马太太,甚至只是看到府里的一条狗,都让八卦群众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这种舆论压力之,大英按察使司衙门应该会对此案加以重视,快审快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