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唐朝从来不淡定4·守业更比创业难 > 第二十章 唐帝国西御大食军 宋宰相得罪诸小人

第二十章 唐帝国西御大食军 宋宰相得罪诸小人

作品:唐朝从来不淡定4·守业更比创业难 作者:豆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大食贵族突然兴奋起来,将他们凶猛的目光扫向了东方——大唐西域。

    不过,他们自己也知道,凭自己想要吞掉唐朝的西部,那是很不靠谱的。第一地形不熟,第二实力很可能不如人家,第三人数太少。那么,怎样才能在这种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历史给了大食一个惊喜,他们的运气实在太好,那年头,吐蕃实力也不济,与长安方面对抗,战绩不佳,被李隆基打得相当郁闷。两个郁闷的人,有一个同样的对手,后来的事情,也就很容易想象了。吐蕃、大食共推阿了达为王,先给他请安,随后大军开拔,气势汹涌地朝着唐朝开进。不过,他们这回不是打唐朝,而是打唐朝的小弟拔汗那。

    听说小弟受困,李隆基立刻命监察御史张孝嵩、安西都护吕休璟率领当地兵马一万余人进行搏斗。

    然后,联军就撤了,丢盔弃甲的。

    可是,一个难题摆在了大唐面前。

    西域,原有各部落统一认可的默啜,当年还算听话,现在默啜死了,整个西域的领导权就成了真空状态。此时,从突骑施杀出一员天雷滚滚的猛将,他收拾余众,自立为可汗,拥兵三十万,雄霸西域。

    这个人,就是下面要出场的苏禄。

    开元五年(公元718年),大食觉得现在的唐朝也许很好欺负,于是再次北征西域。对于当时的情况,大食的文字是这么记载的——

    当时,我们眼看就要成功,却不知为何,大军被一群凶残的突厥人给围了起来,你知道的,唐朝人和突厥人根本……可这群人非说自己是唐人,嗯,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只知道我们的军队被困了,在困境中,我们打听到突厥人喜欢钱,就交纳了大笔的赎金,突厥人看我们也已经饿得半死不活了,便决定放我们一条活路。

    现在,要重新介绍一下苏禄。

    苏禄,西域可汗,突骑施首领,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唐左羽林大将军。苏禄同志带领自己的部落和军队,一向以大唐自居,当大食人被他击退后,他给李隆基传来了喜报。如果诸位以为苏禄是个大好人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个世界太险恶,而你不够坚强。

    苏禄打着唐朝的旗号,第二是因为唐朝强大,第一,则是借着唐朝的名头抢东西。

    所以,西突厥的阿史那献对他非常不满,于是写信一封,状告苏禄,并要求亲自率领葛逻禄部落狂扁苏禄一顿,可是李隆基没答应。皇帝不给做主,阿史那献和苏禄的关系陡然变得紧张,矛盾就要爆发。苏禄同学很得意,见阿史那献不敢扁他,觉得唐朝好欺负,于是趁着吐蕃和大食入侵的时机,入侵塔里木(新疆南部)。

    几个月后,苏禄得逞,便着手准备攻打唐朝四镇。这个苏禄,怕自己不行,便和吐蕃、大食两部联军,气势强盛、小河流水哗啦啦般地扑面而来。焉耆、库车、喀什、于阗告急。阿史那献哭了,他闹着让李隆基许了自己带兵去揍苏禄一顿,这回李隆基点头了。阿史那献率领兵马,也不等苏禄、吐蕃、大食那凶猛的联军摆好阵形,便迫不及待地杀了上去。于是,我们看到了三方联军抱头狂逃,阿史那献临阵吼叫的刺激场面。

    挨了一顿揍的联军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而苏禄被阿史那献揍得鼻青脸肿,也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是打不过唐朝的,不如归降。

    李隆基给了苏禄赐号,名为忠顺可汗。

    有司给苏禄详细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忠顺”。苏禄羞愧地笑了,要求李隆基给他安排点任务,好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李隆基指着西方说:“朕的命令很简单,你不是归顺了吗?你率领自己的大军,把大食侵吞掉的东拔汗那给我夺回来就行了。这任务不难吧?”

    苏禄欢天喜地地受了命,连口气都没喘,领军狂奔至身处东拔汗那的大食大军后头,大破大食大军,轻松加愉快地完成了主上交代的任务。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吐蕃遣使求和。为了证明这次是真心实意求和的,使者还带来了吐蕃赞普与论尚的亲笔签名。当然,使者还要唐朝的宗亲与大臣署名,以各方面的人格作为担保。李隆基对吐蕃的做法很生气,他告诉吐蕃使者,以前的誓约一样没起到任何作用,言不由衷,誓约不管用。

    吐蕃使者回朝后,秉持誓言,且三年未动,一动惊人,闲来无事,领军围攻小勃律。

    小勃律向北庭节度使张孝嵩发出了求救信号:小勃律是大唐西大门!小勃律要亡了,西域就成吐蕃的了啊大使!大使,我们看好你哦大使!

    同一时间,吐蕃写了一封十分温柔的信给小勃律:我们不是打你们,我们是借道过去打四镇哦亲!

    在张孝嵩眼皮子底下玩这种低级游戏,就好比班门弄斧,老罗眼前秀球技。张孝嵩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吐蕃现在一心想着吞了小勃律,蹲在人家门口不走。张孝嵩让疏勒副使张思礼,率领蕃族及汉族步兵、骑兵,共计四千人,星夜奔驰杀到了吐蕃身后,吐蕃大乱,斩首级数万。

    从此,吐蕃数年内不敢轻举妄动,早请示,晚汇报。不过,和吐蕃很不一样的是,大食的小心肝,还没被唐朝震裂。

    两年后,大食换了领袖,新领袖想拿个地方练练手,显示自己的能耐,于是,他选定了东拔汗那。

    然后,大食的军队死了一大半,被苏禄撵得到处都是。

    原本依附大食国的康、石等国,纷纷掉头,朝见大唐天子。大食往整个东部扩张的计划被迫搁浅。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八月,富庶的大唐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官员的工资竟然发不下来了。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度竟然连有司钱粮都不能发放,这究竟为什么呢?秘书少监崔沔认为,不是穷,而是策略有问题。他说,眼下的规矩真的是太二了,为了遏制富人太富,竟然让富户出钱给官员发俸禄。这样做,穷人没半分利益,也不能使贫富差距减小,而富人也被掏空了。

    整个社会停滞不前,因为你总是想消灭富裕。

    李隆基问,那怎么办?

    有人建议李隆基,既然想要天下黎民共同享受盛世,就必须采用别的办法。解决方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官俸还是要用百姓赋税来给,不能单纯强制富人,强行摊派。那个时候,有些州县的富户都已经被搞得倾家荡产,羡慕富裕生活的人也不敢做买卖,因为奋斗一生的成果,很可能就那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隆基很高兴听到这样的声音,他找到姚崇和宋璟,和两人商量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宋璟认为,眼下最坑爹的事情莫过于私钱、恶钱流通,把原本纯铜打造的开元通宝融化,弄成掺杂其他不值钱的金属的恶钱。

    宋璟提议,让州县拿出十万石存粮卖给民间,让民间百姓出钱来买,然后将搜集到的恶钱聚合一处,集体销毁。私铸钱是从古至今的社会顽疾,各时代都严科厉法,一家私铸,五家连坐,都没能阻止一些人为非作歹的冲动。在严厉惩处的情况下,宋璟的方案得到了实施。

    效果还不错,相当不错,所以,鉴于宋璟这么能干,又是个铁面无私的人,很多恶人开始对他深恶痛绝。

    宋璟得罪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群人!

    宋璟以识人著称,他看你一眼就知道你的深度,谈两句就知道你的性格,并能确知你的才能。

    宋璟同志曾上奏,他认为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仪州司马郑勉两个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性格多变,如果把他们都引进,恐怕接着就会酿成大错。如果长期不用,还显得屈了他们的才华,不如授予他们渝、硖二州的刺史。后来证明,宋璟说的那个李邕,的确是位有名的高人,但这家伙干的事也着实令本人捉摸不透。

    身为刺史,提携后进、拦路抢劫、舞文弄墨、骗人坑爹,实乃性格多变之神人,北海帝子之奇葩。

    又一日,宋璟上奏,认为大理卿元行冲素有才,用他没错,但时间一长,这家伙就不行。宋璟请李隆基把他弄成散官,当个常侍,让李朝隐接替他的工作。李隆基问:“李朝隐是河南尹,李朝隐走了,河南尹让谁来做?”

    宋璟说:“陆象先。”

    陆象先虽然执法宽容,但从不允许手下为非作歹,他当河南尹,保护好东都,长安就可高枕无忧了。

    宋璟只顾工作,只顾任人唯贤,却忘记了,那一群被他撸下去的官员,后头还跟着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宾客,还有满家族的殷切期望。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四月,祁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王仁皎薨,恨宋璟的人又多了起来。因为王仁皎一死,王仁皎的儿子王守一上书,非让李隆基给他爹弄个五丈一尺高的大坟头子,理由是当年窦太尉死后就是这么干的,王仁皎同志劳苦功高,也应该这么干。李隆基批准了,宋璟跳出来上谏。一般来讲,一品官员的坟头高一丈九尺,就算开国元勋,坟头也只有三丈而已。

    宋璟开始讲理:当年太宗嫁女儿,财礼超了,魏徵上谏,文德皇后(观音婢)也表扬魏徵。陛下放着好人不去学,偏偏学那韦庶人(韦后给他老爹弄的坟成了皇陵)!陛下想想,以皇后父亲的尊贵(王仁皎是王皇后的亲爹),想要立个大坟头不难。但臣不是为了什么高度不高度,实在是高度代表人心,今日所为,怕是损了皇后的美德。

    李隆基挺高兴,赐给了宋璟和苏颋四百匹绸缎。只是有一点,现在,王皇后身后的一群人,也都成了痛恨宋璟的人。

    他们只顾得上利益,哪有那么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