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 第九章 迷案连连

第九章 迷案连连

作品: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作者:雾满拦江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灵界异客

    人类历史上最常见的现象是:再也没有比残酷的战争,更让人感受到资源匮乏的痛苦。每当这时,表征着资源无限供应的灵异界人士,总是不失机宜地出场。他们的身上,承载着人类永恒的梦想:

    无限的资源,与无限的可能。

    而对于汉武帝来说,这个需求表达起来更为简单——不过是长生不老而已!

    第一个到汉武帝身边报到的仙人,是李少君。

    他是一位列侯的随从,但显然,他隐瞒了自己神秘的来历。他能够驱使鬼神,唤回亡灵,许多人因而渴望能够在他的帮助下,步登天界。因此就不停地赠送李少君金银珠宝与财物。

    结果,更多的人看到,李少君不耕不织不商不官,却有着花不完的钱,更认为其人神通了得,于是捧来更多的财物相送。于是李少君的名气,终于盛极一时。

    汉武帝是个既冷酷又具大智慧的人,他对一切抱有疑问,遂唤李少君入朝。

    李少君来到时,恰好朝中来了个九十多岁的老翁,颤颤巍巍地拄着龙头拐杖,被几个年轻人搀扶着。李少君与老翁在宫门前相遇,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老翁,说道:“咦,你不是小梁子的后人吗?你爷爷在世时,有没有带你去过终南山?山谷中有一株我亲手种下的树。当年我植树之时,你爷爷还是个垂髫童子,我对他说:小梁子,你等这株树长到合抱粗细的时候,一定要带你的孙子来看看。或许有一天,我会在圣天子的宫门前遇到他,就可以为你的离世掬一捧泪。”

    听了李少君的话,老翁脸色惊恐,失神跌坐在地,嘶喊起来:“天,老天,原来这世上真的有活神仙。我小时候,爷爷跟我说起这段故事,我还以为爷爷是开玩笑的,原来这竟是真的。”激动的老翁,小心翼翼地伸手,触摸着李少君的衣襟,“今天,我终于遇到神仙了,终于遇到了,让我触碰你一下,沾点仙气。”

    汉武帝闻声出来观看,也是大为惊讶。请李少君入座,问道:“神仙,朕要如何做,才能够羽化成仙呢?”

    李少君笑道:“陛下,成仙这种事,有三个基本要点:第一要有仙缘,用人类社会的话来说,就是你在天界得有点人脉,有神仙愿意接引你。没仙缘的人,空然妄想,终无所获。这第二个要点呢,就是你得拜对神仙,天界诸仙,有许多并不与人类社会打交道,这些神仙你拜了也是白拜。要想拜对神仙,你必须祭祀灶神。第三个要点呢,就是拜神的仪式要正确,这就好比人类社会的官家文件,格式不对,是得不到回应的。只要满足了这三个基本要点,像什么驱使妖鬼呀,丹砂化金呀,还有什么延年益寿呀,长生不老呀,都不过是天界的正常业务,没什么稀奇之处。”

    武帝听了,羡慕道:“李神仙,你在人类社会上,可曾遇到过仙友?”

    李少君摇头:“神仙之属,都是些暴脾气的异类,高兴了就现身跟你说几句话,不高兴了呢,那可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汉武帝热切地问道:“李神仙,不知朕的仙缘如何呀?”

    李少君道:“陛下,我已经坐在您的对面,为何要明知故问呢?”

    汉武帝激动起来:“那么李神仙,可否愿意帮朕一点小忙,指点一下朕,如何炼成仙丹呢?”

    李少君道:“夫炼丹者,低端手工技术也。只要鼎具足备,方剂无误,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这样吧,我替陛下拟个仙方,把炼丹所需之物,列出来,陛下您派人买好,很容易就能够炼成仙丹了。”

    汉武帝很冲动,立即命人按李少君的仙方,配置了铅汞朱砂等丹料,交由李少君,急切地等着仙丹炼成。

    每隔两天,汉武帝就派人去李少君处看一看,仙丹炼好了没有?几成火候了?

    这一天,宫监又奉命往李少君处,不多时就急慌慌跑了回来:“陛下,陛下,不得了了,那李少君他……”

    “他怎么样?可是仙丹已经炼好?”汉武帝急问。

    “没有。”宫监道,“李少君他昨夜吃多了鲜鱼,闹起了腹泻,折腾了他整整一夜,到了今天早晨,他就突然眼睛翻白,两腿一蹬,暴毙身亡了。”

    “暴毙?”汉武帝失笑起来,“乱讲,神仙岂有暴毙之理?你肯定是看错了。”

    “绝对没有!”宫监赌咒发誓,“陛下,老奴已经请大夫看过,李少君他的尸体,都已经凉透了。”

    汉武帝慢慢摇头,叹息道:“李仙人呀李仙人,咱们不带这样逗逼的。说好了炼好仙丹,大家一起去天界玩耍。可你怎么可以撇下朕,独自羽化升天了呢?”

    汉皇重色思倾国

    闻知汉武帝坚决不信李少君死了,天下骗界的高手们,顿时蠢蠢欲动,都琢磨来汉武帝这里捞一票。

    率先赶来的,是齐地的少翁。

    少翁,就是年轻的老头的意思。也就是说,此人相貌稚嫩,模样俨然是个阳光少年,但他的年龄,却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简单说吧,宇宙是由一个奇点大爆炸而形成的,大爆炸之前,奇点的位置有点歪,是少翁拿手拨拉正的。大爆炸后宇宙膨胀的速度不给力,是少翁踹了一脚,才达到现有效果的。再后来,又于虚空中独自飘浮了几多岁月,少翁他来到了银河系。他来的时候,太阳系还没有形成,地球还没有从那团炽热的星云中甩出来,是少翁心急,拿根草绳往星云里一蘸,顺手一甩,于是就有了地球。此后少翁就在冰火交融的地球上,目睹了沧海桑田,见证了恐龙逐杀,亲睹了猿猴下树,看到了人类兴起。经历了漫长岁月,直到听到汉宫中那凄美的歌声,才心念一动,入宫而来。

    这歌声,是位伶人所唱,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唱这支歌子的伶人,名叫李延年。这厮因此创造出来一个常用成语:倾国倾城,专以形容女性的美貌,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汉武帝听了这首歌,顿觉心思恍惚,六神无主。就出宫登车,去姐姐平阳公主的家里。

    平阳公主迎驾,问道:“陛下闷闷不乐,可有什么心事?”

    汉武帝道:“唉,姐姐,我既然来你这里,还能有什么心事?你都知道的。”

    平阳公主问:“可是卫子夫她把太多时间放在太子的教育上,忽略了陛下的感受吗?”

    汉武帝道:“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卫子夫她已经是老白菜帮子喽,黄脸婆喽,朕非好色之人,就是见了美女迈不动步,见了美女提不起裤。姐姐明白朕的意思吧?”

    平阳公主笑道:“明白,明白,怎么会不明白?可是陛下您可知道,您千寻百觅,求而不得的绝世美女,就在你的身边呀?”

    “谁?在哪里?”汉武帝茫然四顾。

    平阳公主道:“陛下既然来我这里,定然是听到了李延年的歌声,没错吧?”

    李延年?汉武帝醒过神来:“对,唱那首美人歌的伶人,正是叫李延年。可是姐姐,他是个老爷们儿,朕还是希望玩点常规传统的两性游戏。”

    平阳公主摇头:“陛下,李延年是男人不假,可是他有个绝色妹妹,那首美人歌,唱的正是他的妹妹呀。”

    “有这事?”汉武帝“腾”地站起来,“回宫,传李延年,让他把妹妹领来,朕要教导他妹子,玩点成年人才懂的高端游戏。”

    李延年的妹妹来了,果然是国色天香,玲珑情肠。汉武帝见之,顿时魂不守舍,于是幸御之,并封其为夫人。

    是年李夫人有孕,生一子,就是未来的昌邑王。

    但就在生昌邑王这年,身体羸弱的李夫人,很快病倒了。汉武帝来看望她,她躺在席榻上,以背对汉武帝,说什么也不让汉武帝看她的脸。

    等汉武帝走后,李夫人身边的宫人抱怨:“夫人,您在陛下面前,怎么不肯转过身来?这样轻慢陛下,真的好吗?”

    李夫人叹息道:“黄毛丫头,你懂得蛋呀?我一介弱女子,凭什么得到陛下的宠爱?无非不过是美貌无双而已。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而恩绝。一旦让皇帝看到我这张饱受岁月和病魔摧残的容颜,皇帝对我的喜爱就没有了,恩宠也自然而然地断绝了,留给我们李家的,只有灭门之祸!”

    后人评述,李夫人,实乃大智大慧之辈。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汉武帝,知道这个自大狂情结严重的男人,渴望的是什么!她拒绝让汉武帝看到她的病容,留在汉武帝心中的,只有美妙的想象。

    果然,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感怀不已,封了李夫人的伶人哥哥李延年,为协律校尉,封了李夫人的另一个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实际上,正是李广利的到来,导致了大将军卫青遭到冷落并最终废黜的结局。此后的汉武帝,既然不再陪卫子夫玩,自然也没理由带卫青玩。

    以后陪汉武帝玩的小伙伴,就是李广利了。

    李夫人死了,汉武帝伤心已极,他独自坐在月光下,唱着忧伤的歌。史载,汉武帝思念李夫人,夜以继日,寝食俱废。

    就在这时候,神仙少翁飘然入宫,问:“陛下,您很想念李夫人是不是?要不要让我请她回来,再与陛下相见。”

    生魂回返

    听少翁说,他有法术,可以让武帝与李夫人再相见。汉武帝当时神情激动:“神仙,只要你做到这点,要什么你开口。”

    少翁道:“陛下,那小仙就不客气了。我需要李夫人生前的衣服。”

    汉武帝:“为什么要她的衣服?”

    少翁:“陛下呀,她回到阳世,怎么也不能光着屁股吧?”

    汉武帝:“也对,还需要什么?”

    少翁:“一间静室,最好是李夫人生前居住过的。”

    汉武帝:“没问题!”

    少翁:“再就是薄纱幕一袭,蜡烛二十枚。还有,当小仙做法时,房间里除了陛下,闲杂人等不许擅入。”

    少翁的条件,很容易获得满足。到了作法时间,汉武帝立在薄纱幕前,看少翁走进去,回头对汉武帝说:“陛下,站那儿别动,戏法这事,一动就穿帮了。不是,刚才我的意思是说,一动就惊扰了生魂,只怕李夫人她不肯再回来了。”

    汉武帝果然一动也不敢动,站在原地,听少翁在薄纱幕里边捣捣鼓鼓。好半晌时间,少翁出来,对汉武帝说:“陛下,做好准备吧,李夫人很快就出来了。”

    忽听薄纱幕后,有什么奇怪的声音响起,汉武帝眼睁睁地,看着李夫人的影子,投射到白纱之上。她低垂着头,似乎在沉思什么,飘行无声,缓然而过,然后就消失了。

    汉武帝急了:“夫人回来,朕要和你重续前缘。”他正要冲上去,这时候少翁冷冰冰地话了:“告诉过陛下的,站在原地别动。”

    汉武帝绝望地停在原地,呆呆地望着空无一物的薄纱幕:“她……她怎么不到朕的身边来,为什么?”

    “这个事呀,”少翁叹息道,“实话说吧,陛下和李夫人缘分,已经尽了。若非是感激陛下的诚心,夫人是决不肯现身的。如今陛下已经见到了她,应该满足了。”

    汉武帝道:“等等。”

    少翁:“啥子?”

    汉武帝:“朕突然间,诗兴大发。”

    于是汉武帝,就站在薄纱幕前,吟出了他这辈子唯一的一首诗:

    是邪?

    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姗姗其来迟?

    诗成,汉武帝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财物无数。

    有关方士为汉武帝召唤李夫人之魂事件,一字一句地记在古史上。有种说法称,后来这些记载,流传到了西洋蛮夷诸国,结果那些洋人,受此启发而发明了电影。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武帝是如何识破骗局的

    此后,少翁就成为了汉武帝宫中的贵客,他劝说武帝建甘泉宫,召唤天界诸神。召唤了一年,也没见一个神仙下来。

    有一天,少翁与汉武帝同车出游,行至路上,他忽然道:“陛下,让车子停一下,你看那边有头牛。”

    汉武帝:“牛?牛怎么了?”

    少翁道:“上天给陛下寄来封天书,此牛就是快递小哥。”

    “快递小哥?”汉武帝眼睛瞪溜圆,“可是牛蹄子里边,并没有拿着天书啊。”

    少翁:“陛下,天书在牛的肚子里。”

    “肚子里?来人,替朕宰了这头牛,掏出天书。”

    随从上前,不由分说将牛杀掉,剖开牛腹,居然真的从牛肚子里,掏出件写了朱砂文字的丹书来。

    汉武帝把丹书拿过来,仔细一瞧,乐了:“少翁啊,这丹书文字的笔迹,怎么和你一模一样啊?”

    “啊?”少翁失笑起来,“笔迹一样,太正常了。因为这天书,是和我一道学书法的神仙同学写的。”

    汉武帝笑到肚子疼:“你娘的还嘴硬,来呀,与人把这厮抓起来,酷刑折磨,朕要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铁制刑具,轻易突破了少翁的生理承受极限,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崩溃。他终于呻吟尖叫起来:“陛下,饶命啊,陛下,小人只是逗个乐子,只是想让陛下开心而已。”

    “看你痛苦惨号,朕真的很开心,”汉武帝道,“你老实说,这丹书,是怎么弄进活牛肚子里的?”

    少翁哭道:“那很容易的,就是要把字写在厚实的帛上,喂给牛吃,牛嚼不烂,只能囫囵咽下肚。”

    原来是这么回事?汉武帝再问:“那李夫人生魂现身,又是怎么回事?”

    少翁哭道:“是用灯光投影,营造出来的效果。就是皮影戏而已。”

    “噢,”汉武帝恍然大悟,“来呀,给朕把这混蛋杀掉。任何人不得把今天的事情说出去。如果有人问起少翁的下落,就说他羽化成仙,回天界点卯上班去了。”

    向匈奴输入先进文化

    神仙这种事,不确定性太大。你信吧,遇到的全都是骗子。不信吧,万一错过真神仙呢?这事让武帝感觉心好累。

    还是脚踏实地,做好皇帝的本职工作,陪着凡尘俗子们玩吧。

    情况是这么个样子,漠北之战,两国俱残。匈奴被斩杀的将士近十万,降者不论。汉国这边数万军士埋骨大漠,此外还有十多万的战马,一去不复返。可怜姑衍山下骨,都是春闺梦里马,总之是匈奴再无还手之力,汉国亦无再战之勇。

    但汉国是占到了上风的,始终在有条不紊地蚕食北方大地。匈奴人感受到不可承受之压力,大单于伊稚斜,不得不问计于姐夫赵信。

    赵信说:“眼下这情形,我方处于极端不利的态势。最多不过三年五载,汉国就可以恢复过来,而我们要等一代人成长起来,至少需要十年。汉国不会给我们时间,他们会凶残地掐灭我们最后的一线希望。”

    “那咋办呢?”伊稚斜绝望地问。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赵信指点道,“我们要主动出击,向汉国提出我们的和平主张。我们要求恢复汉文帝、汉景帝时代的平衡状态。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和亲,让他们把美貌的皇家公主,给我们送来。这是和平的一手,战争的一手,则是我们每次出击征掠时,都要事先大做舆论工作,指控汉国是战争贩子,屡屡撕毁和平协议。”

    伊稚斜闷闷不乐地道:“看来,只能是这么着了。”

    于是匈奴遣使赴汉国,要求和亲。

    该不该和亲呢?汉武帝心里也没谱。老规矩,拿不定主意的事儿,就召开御前脑力激荡会,让群臣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有资格参加会议之人,无一不是智识过人之辈。都知道这个议题重大,不敢发言——无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等日后一旦出现麻烦,你就要承担责任。所以呢,官要做,俸禄要拿,建议嘛,尽量不提。

    只有丞相长史,名字叫张敞,他不知轻重,想在汉武帝面前展示一下聪明,遂冲了出来:“陛下,我坚决反对和亲的建议,举双手双脚反对。”

    “嗯,为什么反对呢?”汉武帝温柔地问道。

    “是这样,”张敞道,“漠北之战,我军将士飞越大漠,尽扫匈奴,封狼居胥,禅姑衍。这已经把匈奴彻底打残了。只要再来次小规模的军事演习,匈奴非死不可。所以没必要和亲。”

    “既然不和亲,那该咋办呢?”汉武帝问道。

    “易尔!”张敞道,“我大汉帝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向匈奴输入我天朝先进的权力文化,让他们跟我们一样,也趴伏于地,旦夕朝拜天子。总之,就是让匈奴成为我们的卫星国、附属国、藩国。”

    “好建议,朕喜欢!”汉武帝龙颜大悦,“张爱卿,与朕把这个计划的实操方案呈报上来。”

    “方案?臣也没有方案。”张敞傻了眼,“陛下,方案不难,只须遣使一名,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匈奴诚心来降,就可以了。”

    “使者?三寸不烂之舌?”汉武帝环顾诸臣,“诸卿哪个有这本事?”

    众臣齐齐举手:“陛下,臣等举荐张敞,他既然提出此议案,必在脑子中无数次模拟过实操过程,我等愚笨,万万不及。”

    汉武帝龙颜大悦:“好,张爱卿就走一趟,朕等候你的好消息。”

    我日……张敞目瞪口呆。只好收拾行李上路。到了匈奴处,见到大单于伊稚斜,劝说道:“大单于,你已经见识到了我大汉帝国的尚武雄风,更应该学习我天朝的先进权力文化,若得此良机,成为我天朝藩属国,实乃匈奴子民之福也。诚请大单于以臣属子民福祉为计,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融入我天朝先进文明的大潮中来吧。”

    伊稚斜乐了:“哈哈哈,有没有搞错?我让你家皇帝,给我送几个美貌温柔的公主来,他却给我送来你这么个大男人。算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你就留在这里,当自己是个美貌小公主,替你家皇帝行使和亲使命吧。”

    “别呀大单于,你们不能这样啊。”张敞呆住,就此被扣留。

    张敞为自己的建议,付出了代价。

    下一个,博士官狄山。

    恐怖逻辑链

    博士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位称呼,最早时设立于战国,凡是主管教育的官员,都可称为博士官。

    秦朝时,博士官成为正宗的技术职称,举凡研究术数、阴阳、六经、诸子者,有了成就就可以获得博士官学位。到了汉朝,博士官重新成为官职,由精通诸子六经的学者担任,在朝中大致相当于学术顾问。

    张敞被匈奴扣留后,汉武帝的博士官狄山上书,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请求汉武帝答应匈奴的和亲要求。当时汉武帝拿着那奏疏,舔了又舔,嗅了又嗅,越舔越嗅越是狐疑。

    于是汉武帝派人通知狄山:“陛下命你准备一下,让你参加殿前大辩论,你是正方选手,不要露怯哦。”

    狄山:“……又要举办御前大辩论?能不能告诉咱,我的对手,反方辩手是谁呀?”

    来人道:“是陛下本人。”

    “啥子?”狄山吓呆了。

    来人继续补充道:“担任本次辩论裁判的,是张汤。”

    张汤?可怕的酷吏?我死定了。博士官狄山用力揪自己的头发,你说我怎么这么缺心眼呀?我学的是六经呀,弄个陛下的伟大军战思想是对六经的发展与创新,这类课题,少不了经费,又绝无风险,多好?可我偏偏想不开,拿自己当头蒜,上书言政事,现在后悔了吧?

    到了辩论时间,狄山出场,趴伏于地,汉武帝高居御座之上,横侧的位置,站着张汤,一双认真的眼睛,仔仔细细地在狄山脖颈上,寻找下刀的位置。

    看狄山吓得要死的模样,汉武帝乐了,问张汤:“阿汤呀,你怎么看狄博士?”

    张汤道:“陛下,他就是个大傻瓜!从头发梢到脚指尖,都渗透着浓烈的傻气。”

    脑子呆笨之人,最恨别人说他傻。狄山已到人生大限,听张汤说他傻,立即愤怒地抗议:“陛下,臣是傻不假,但臣忠心呀,不像张汤,他官拜御史大夫,实则是个奸诈小人。”

    汉武帝说:“好了好了,别说了,现在辩论大赛开始,朕先来。狄山,你对朕的忠心,是真是假?”

    狄山:“一片赤诚,唯天可表!”

    汉武帝:“那么,朕派你去做一郡之长,能保证不让匈奴进犯吗?”

    狄山一咬牙:“陛下,臣做不到。”

    汉武帝:“那么,朕让你管理一个县,你能够不让匈奴进犯吗?”

    狄山:“臣没这个能力。”

    汉武帝:“然则,朕如果派你管理一个要塞呢?”

    要塞?直到这时候,狄山才意识到这次廷辩的圈套所在。汉武帝是一步一步,降低条件,强迫他接受一个他绝对不适合的位置。如果要塞他再说守不住,弄到最后,铁定要让他当个前线的步卒,充当弃子供匈奴人磨刀用。无奈之下,狄山只好硬着头皮说:“要塞还可以,陛下,子曾经曰过,一个要塞,臣还能守住的。”

    “好,”汉武帝龙颜大悦,“朕就喜欢你这种只会读书的粗人,马上出发去守你的要塞吧!”

    书呆子狄山,就这样被打发去了边关一座要塞。还不到一个月,前方消息传来:“报,日前匈奴一支土匪武装,悍然入境犯我城池,沿途打破要塞一座,守护要塞的博士官狄山,脑壳被匈奴人砍下拎走。”

    这个消息,吓傻了朝中诸官。

    每个人都清楚,狄山之死,隐含着一条恐怖的现实逻辑链,最终的指向,是一个残暴的酷吏时代的到来。

    新一代的酷吏

    汉武帝,用呆萌学者狄山的血,告诉每个人:和平只是幻想,和亲之路行不通!敌人每天都在磨刀霍霍,幻想和亲解决问题的人,只是对冷酷现实的绝望逃避。

    既然和亲之路行不通,就意味着新的战争。

    战争需要花钱,超过任何人想象的、无计其数的钱!

    可是战争打到这种程度,国家困,百姓穷,谁还有法子能弄来钱?

    ——只有那些最残暴、最狠毒,对人充满了刻骨仇恨的酷吏。他们会把百姓的骨头榨出油来。而酷吏张汤介入狄山事件,传递的就是这样一个讯息。

    这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要想在这个残酷时代博出位,比的是谁更残暴,谁更突破底线。

    酷吏张汤,办案时不择手段,凶残异常,长时间以来构成帝国的下限。但到义纵出世,这个底线就被击穿了。

    义纵这个人,有多么狠辣呢?

    当时函谷关有个都尉,叫宁成,其人凶悍暴戾,是汉武帝时代的第一个酷吏。

    宁成,南阳人氏。他实际上是景帝时代的过气之人,性格暴戾,任性使气。他做下级,一定要欺负上级,不把上级搞到身败名裂,决不罢手。他做上级,就一定要苛待下级,不把下级弄到家破人亡,决不算完。因其手段残暴狠辣,皇族贵戚无不惧怕他。为了除掉他,皇族宗室结成统一阵线,搜集宁成的犯罪证据,并举报了他。

    景帝将宁成交付官吏处置,判宁成髡钳。但在当时,有罪官员的判决,或是死刑或是赦免,从无其他刑罚。对宁成的判决打破了惯例,这让宁成大为悲愤,认为自己沦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于是宁成破枷而出,逃至函谷关,曰:“不能做大官,发大财,就算不上大丈夫。”于是创办小额贷款公司,主营高利贷业务。未几,暴富,出行时必带几十名骑士随从。

    汉武帝时代,起用酷吏宁成,以其为都尉,当地百姓官吏,怕宁成怕到了要死。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宁可出门遇到小老虎,也不要惹宁成发怒。”总之,宁成之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标志着的就是恐怖。

    但是,宁成最多不过是个酷吏。而新一代的义纵,不唯是酷吏,还是个酷吏终结者。宁成哪怕只是听说了义纵的名字,都会害怕地瑟瑟颤抖。

    终于有一天,义纵做了南阳太守,巡视函谷关。当他来到时,比猛虎还可怕的宁成,瞬间变身成了只小猫咪,战战兢兢地趴在路边侍奉。而义纵不为所动,先把宁成家人抓出来杀掉一批,让宁氏家族支离破碎,一下子震慑住了百姓官吏。

    然后义纵调任定襄太守。他到任后,几天没什么动静。突然有一天,他率了手下人奔袭定襄监狱。

    当时监狱中在押囚犯有两百人,前来探监的家属也有两百多人。义纵下令,把这四百人统统拿下,全部杀掉。罪名嘛,慢慢想。四百人杀完,他才想出来个罪名:称这些被杀死的人,犯有擅自脱下刑具的大罪。

    修史者评述说:张汤固然残暴,但好歹还有个法律条文可以援引,而义纵,这厮却是个嗜血无度的杀人狂。他对人类充满了不可解释的刻骨仇恨,一天不杀人,仿佛人生无趣,全身都不自在。

    控告义纵滥杀的上诉书,呈递到了汉武帝面前。武帝大喜,立即传旨,升义纵为两千石的官职——这个官职,和一生征战沙场的飞将军李广相同。

    但显然,汉武帝并不满足于一个义纵,他始终期待着下一个打破义纵纪录的人出现。

    这个人果然来了,暴吏王温舒。

    嗜杀者侯

    王温舒,汉帝国十大酷吏之一,著名神探,破案如神,盗贼远遁。

    他原本是一个小小的都尉,但深知犯罪界的规律法则。于是捕捉了当地几名黑社会老大,先行搜集了这些老大们的犯罪证据,要求他们回去做眼线,如若不然,立即公示罪名并诛杀。

    几名黑老大成为了王温舒的眼线,很快当地的犯罪势力一扫而空。当地犯罪率大幅下降,这让王温舒极为恼火。

    于是王温舒转而对充任眼线的黑老大们下手,手段酷辣,动辄灭家灭族。于是当地成为了汉帝国的犯罪禁区,举凡犯罪界人士,无不远走高飞,连从王温舒的地盘上路过都不敢。

    缉盗有功,王温舒升任河内太守。

    王温舒九月到任,未入官衙,他就匆匆下令:“马上给我准备五十匹好马,要快,慢一点杀你的头!”

    马匹准备得当,王温舒风尘仆仆,立刻率人疾扑当地最大的豪强之家,先行抓捕,再搜寻犯罪证据,罪名大一点全家杀光光,罪名小一点也要杀掉当事人。极短时间内,当地一千多户人家被他彻底灭门。

    河内郡中,血漂十里。

    王温舒这人没什么爱好,也没什么人生乐趣,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茶不思饭不想,没完没了地加班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无休无止地于刑房中杀人。

    有一天,他正在监督行刑,忽然接到朝廷通知,说是时逢春季,要求各地体会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一律停止用刑。当时王温舒就哭了,边哭边跺脚说:“陛下呀陛下,你咋这么仁义呢?再给我点时间,最多半个月,我就把这些人杀完了,可现在,工作只做到一半,我心里难受啊。”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感动不已,御笔一挥,升王温舒为二千石的官职。

    得到了义纵和王温舒。汉武帝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好了,人力资源已经到位,是时候了。”

    从现在开始,西汉帝国,将推行更积极的货币政策,以挽救帝国那已经破产的财政。

    杀!

    丞相之死

    新的货币政策开始推行,死亡名单上第一个勾掉的,是丞相李蔡。

    李蔡何许人也?

    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堂弟,和李广一样的身材强壮,武艺绝伦。汉文帝时代,李广、李蔡兄弟,同时被选为文帝的贴身侍卫。到了汉武帝时代,飞将军李广名成天下,李蔡的名声虽然不大,但却是战功赫赫。最经典的战役,是他追随卫青出大漠,击匈奴右贤王王庭,因此封侯。

    那次战役中,右贤王只带了心爱的美姬脱逃,卫青荣获大将军印授。而李蔡,忍受不了战场上的人性磨损,就弃武从文,留在朝中改任文职。

    后来,汉武帝以丞相公孙弘对付封王,导致公孙弘心理压力陡增。因为压力太大,公孙弘竟尔暴毙。于是汉武帝挑来捡去,看谁都不顺眼,唯有李蔡好歹还有点战功,就让李蔡继公孙弘出任丞相。

    李蔡在任期间,工作成就无非不过是清理干部队伍,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但当帝国财政吃紧,需要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时,李蔡就落伍了。

    汉武帝说:“我们有些干部,跟不上形势的飞快发展。这样下去可不行!你不肯换脑筋,那我们就换干部。”

    时隔不久,丞相李蔡,被举报侵占汉景帝的陵园空地,用于埋葬他的家人——李蔡有什么理由占据汉景帝的陵园?谁又有资格被埋在这里?

    景帝陵园,百姓禁足。想象李蔡把一个无关紧要的家人埋在这里,未免太过于离奇——很显然,应该是飞将军李广受到卫青挤对,仗剑自杀。李氏家族遭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而汉武帝,却拒绝替李家主持公道。身为丞相的李蔡,在家人面前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或许是李蔡本人,出于对汉武帝过分偏袒的愤怒,又或是他的家人,出于对李蔡无力庇护家族的愤怒,索性将李广的尸身,抬入到汉景帝的陵园之中,向先帝诉说自家的委屈。李氏家族先后侍奉了文帝景帝与武帝,不应该遭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对待。

    事件发生之初,汉武帝因为过于理亏,虽然内心羞恼,却也不好吭声。毕竟人的脸皮,再厚也是有限的。但过了段时间,汉武帝想起这茬儿,开始问罪报仇了。

    汉武帝下令,将李蔡移交司法问罪。

    李蔡入狱后不久,朝廷发布消息:“罪臣李蔡,逃避朝廷追究,于狱中畏罪自杀。其人虽死,遗臭万年,为忠臣义士所不齿。”

    消息传出,满朝震骇。

    所有人的目光,转向李氏家族在朝中的最后一个人:李敢!

    李敢,战场上无人能敌的新一代铁血军人。他的名将父亲李广死了,而今他的叔伯李蔡又死于酷吏之手。这一切,对李氏族人来说,都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

    李敢,他会作何选择?

    毕竟,他是李氏族人唯一的依赖了。

    凶手霍去病

    公元前117年,继丞相李蔡死后,郎中令李敢家人向朝廷申诉:

    “我们李家冤枉啊,老将军李广,阵前失机自杀,少将军李敢,因为赌气打了大将军卫青,遭到卫青甥舅二人的报复,于日前被霍大司马用冷箭射杀,小民诚惶诚恐,唯请陛下主持公道。”

    汉武帝接到申诉,面寒如铁。

    他亲审此案,称:“关内侯、郎中令李敢,武艺绝伦,忠心报国。他在河西战场及漠北战场,都有非凡的表现,是我大汉帝国引以为豪的不世名将。但在日前,李敢在随朕游览御苑之时,不幸遭遇一头因发情而疯狂的公鹿,竟尔被鹿角挑死。李敢将军殁于鹿角,实是我大汉帝国沉重的损失。朕之心,与天下人同感其哀。”

    李广的儿子李敢,在春天被霍去病射杀。汉武帝替霍去病隐瞒,强行压制李氏族人,不许申冤。

    到了秋天,传来霍去病死亡的消息。

    名将殒落之谜

    一年之内,帝国两名大将接连殒落,而且他们都是那么的年轻,这铸成了大汉帝国不可承受之痛。

    相比于李敢之死,一代名将霍去病的殒落,更让人感伤。至今为止,他的死亡仍是一个不解之谜,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自己身体素质的原因,自然暴毙,还是死于谋杀,无从解释。

    从记载上来看,早在霍去病赴房陵县的神女祠,遭遇女神约炮邀请之时,那惯以摆弄各种药物的房陵县令大女儿,就发现霍去病脸色不对,明显已经中毒。

    如果这种说法有道理,凶手的身份,至少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死于匈奴人悍然发动的生化战争。

    这种解释,也是当时人的说法。据传,当汉军大举入境,务欲灭绝匈奴生路之时,匈奴人走投无路,就以染患瘟疫的战马和牲畜,投入于水源之中。当霍去病穿行大漠,封狼居胥时,取山水饮用,因此染患时疫,最终身亡。

    第二种可能:李广家人之复仇。

    飞将军李广,横行沙场一生,却冤死于卫青的设计。他的儿子李敢,又被霍去病公然射杀。虽然此事被汉武帝压下,不许张扬,但李家人绝对咽不下这口气。如果李氏家族之人,有人暗中下毒,毒杀霍去病报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三种可能:投降来的匈奴复国主义分子。

    早在汉高祖刘邦之时,汉匈经常发生冲突,不断有匈奴降人投奔汉国。到了武帝时代,汉帝国终于在国力上占到绝对上风,被迫降汉的匈奴人越来越多——但,期望每个投降而来的匈奴人,都对汉国死心塌地,这未免太乐观了。

    在匈奴降人之中,涌动着一股巨大的潜流,一些极端主义者矢志不择手段,以各种手段予以汉国重创。这些人已经打入到了汉武帝的身边,并着手对汉武帝进行控制。此外,杀害汉帝国的名将,无疑有利于扭转匈奴帝国急转直下的颓势。

    霍去病受到汉武帝的格外赏识,这构成了他与匈奴复国主义者的直接利益冲突。设想这些人不对霍去病采取报复行动,是毫无理由的。

    在未来汉帝国政局的紊乱走向之中,事实上已经控制了汉武帝的金日磾,嫌疑越来越重——但,此类的可能性被严重忽略了。这就让霍去病的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解释。

    第四种可能:霍去病死亡的最大受益人——舅舅卫青!

    如果,霍去病真的是死于毒杀,嫌疑最大者,无疑是获利最大的人。

    无论谁获益最大,都不如卫青——之所以不能够洗脱嫌疑,仅仅是因为,漠北之战,是卫青人生最后的辉煌。此后,他已经在事实上遭到了汉武帝的废黜。当然形式上的赏赐还是有的,但他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

    他一定是做了什么事儿,因而失去了汉武帝的宠欢。

    卫青是个小心的人,行事从未被人抓到把柄。但漠北之战,疑窦重重,匈奴单于明明就在霍去病的正前方,却因为情报的差错,他和霍去病移宫换位,导致了汉武帝的计划落空。霍去病只是因为击败左贤王就封狼居胥禅姑衍,这严重降低了霍去病的个人威信,导致霍去病在军战史上的争议不断。可以确信,汉武帝对这个结果极不满意。

    漠北之战而后,卫青遭废黜,霍去病成为朝中新贵。在卫青的怂恿之下,霍去病暗杀了李敢,虽然汉武帝极力遮掩,但,可以确信汉武帝对此不会高兴。

    如果说,卫青在朝中也有仇家的话,那么他的仇家就是外甥霍去病。是霍去病夺走了他的一切,声望,功业,富贵甚至包括了家族后续的富贵。如果说,霍去病之死,能够为他带来新的可能,这也是事实。

    但,历史在这里沉寂,除了疑问,后世人什么也无法看到。

    李氏家族连根被铲除,少年英雄霍去病突然暴毙,标志着汉国的政治战争,已经趋于白炽化。而汉武帝就在这晦涩阴暗的历史中,大展手脚,尽扫障碍,更积极地推行他全新的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帝国死亡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

    出人意料的是,死亡名单勾掉的第二个人,赫然竟是武帝赖以为爪牙的杀人狂,义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