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庙堂往事 > 10.巧为上级“争面子”

10.巧为上级“争面子”

作品:庙堂往事 作者:赵家三郎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文彦博去职后由陈执中担任宰相。陈执中没干多久犯事儿了,踩到了宋代官场最大的地雷——道德问题。陈执中小妾张氏私自打死了家里的婢女,这件事不胫而走,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野炸开了锅。宋代官场整人比较干净利落,你有道德污点足够了。迫于形势压力,朝廷罢去陈执中相位,由文彦博、刘沆、宋庠接任。

    时隔三两年,文彦博再度登上相位,这是给上级背黑锅的回报。背黑锅的意思与替罪羊接近,但两者严重程度不一致。替罪羊的程度更深一些,到了事态发展失控的情况下,找那么一个倒霉鬼去顶死。背黑锅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事态发展到了抄家革职的地步。中国的皇帝对于“平衡”最有研究,所以适当为上峰背黑锅,官家心里有数,早晚有一天把你失去的补回来,将“黑锅”变成“金饭碗”。吃一堑长一智,文彦博再度登上相位,抛开了文人情结中的感情用事,对政局的把握、同僚的进攻有了客观的准备与反击,一名成熟的政治家近乎完美了。

    文彦博再度登上相位引起了有关人士的羡慕嫉妒恨,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这句话一点儿没说错。官场中的风云变化多因争夺利益,当无利可图时瞅你不顺眼也会成为斗争的借口。宋代文人士大夫没有辨别轻重是非的能力,却习惯了勇于内斗。

    嘉元年(1056年),宋仁宗违豫,得了病。《续资治通鉴》载:“春,正月,甲寅朔,帝御大庆殿受朝。前一夕,大雪,帝在禁庭,跣足祷天,及旦而霁。百官就列,帝暴感风眩,冠冕欹侧,左右或以指抉帝口出涎,乃小愈,趣行礼而罢。”有可能是冷空气诱发了癫痫发作。宋代皇帝有遗传性家族精神病病史,据不完全统计,两宋13代共18帝患有遗传性精神病,其中5位皇帝表现最为明显,他们分别是宋真宗赵恒(精神分裂症)、宋英宗赵曙(精神分裂症)、宋孝宗赵(忧郁症)、宋光宗赵惇(精神分裂症)、宋度宗赵(精神发育迟滞,俗称“弱智”)。癫痫不发作时与正常人一样,一旦发作非常危险,容易窒息死亡。大宋皇室家族遗传病史这条信息或可能成为宋初谜案“斧声烛影”的突破口。

    宋仁宗挺着病躯招待辽国拜年访问团,于紫宸殿设宴,陪同出席宴会的有文彦博等宰执重臣。希冀两国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睦邻友好,保持高层互访,为宋、辽两国人民友谊、为和平共同举杯。席间,文彦博代表百官向皇帝敬酒,宋仁宗端起酒杯“嘿嘿”一笑,来了一句:“你不高兴啊?”文彦博当场愕然:皇帝犯病了。宋仁宗感觉到自己又要犯病,勉强支撑,为了帝国的尊严和面子不得不喝一杯。宴会结束后,他入内庭休息。辽国使臣不明所以问原因,文彦博说官家吃醉了酒。

    帝国的重担忽然间落在了文彦博肩头,按照官场秩序来说宋仁宗是大领导,文彦博是他的副手。现在大领导违豫不能够主持日常政务,副手当代理一切政务处理。宋代的官僚机制造就了较为“民主”的官场氛围,有什么政务宰执决策层一起讨论,你出主意我争论无关紧要,最后由皇帝定夺。诸多政务并非一个人说了算,独裁统治在宋代行不通。皇帝在宋代官场中更像天平,起到平衡各方政治利益的作用。皇帝有病了,身为百僚之长的宰相文彦博成了决策核心。代理政务的日子,最考验官员的政治能力。

    中国的君主制政体像一个立着的菱形,朝廷与民间,上面对下面,始终保持着某种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必然引起失衡。失衡主要来自上层中央,原因主要在政权交接。历史无数次证明了君主制的古代中国中央政权交接失误会引起社会动荡。宋仁宗已执政三十一年,但没有儿子,意味着没有皇储接班人,假如宋仁宗因此驾崩,帝国政权交接若出现失误,必然酿成大乱。这段时间里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稳定,稳定是一种政治局面,在它前面加上“维持”二字,可见其背后隐藏的各种暗流风险。各方利益不断发展变化到了平衡点才出现了稳定的局面,如何确保维持稳定,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文彦博与宰执士大夫们先做了第一步工作,准确了解宋仁宗的病情,这条非常重要。假如宋仁宗因病驾崩,宰执们先做到心中有数,别到时候慌作一团。通过内侍省官员处可直接获得宋仁宗病情的信息。内侍省是宋代负责伺候皇帝的宦官机构,左、右班都知为最高官职,下面还有副都知等官职。

    文彦博问宦官史志聪,不管他怎么说软话,史志聪等宦官职业操守良好,以“禁中事不敢泄”为由,拒绝向宰相透露皇帝的病情。软硬兼施历来是官员的杀手锏,文彦博也会,软的不行来硬的。文彦博怒叱道,上暴疾,只有你们有权出入寝宫。我身为帝国宰相难道连皇帝病情的知情权都没有吗?你们想干什么?官家若有个三长两短,别怪我先拿你们开刀。

    文彦博这一吓唬,宦官服软了,只好如实相告。但他还不放心,隔三差五,让小黄门进寝宫询问皇帝病情。《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仁宗病情加重满院疯跑大叫:“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吓得曹皇后痛哭失声,宦官张茂则无奈之下选择了自杀,幸好被及时发现,解救了下来。文彦博劝他说,老张你怎么糊涂了?现在官家有病在身,说的疯言疯语那能算数吗?你要是真死了,请问置中宫皇后于何地?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想必张茂则听了文彦博的话心里热乎乎的,等于救了他一命。皇帝在病态下说的虽不算数,但话是皇帝说的,当事人真就跳进黄河洗不清。文彦博简明扼要切中问题要害,利弊一分析,轻松化解了这个凶险的误会。张茂则感激他,曹皇后更会感激他,文彦博简简单单的一席话,无心中为他赢得很大的资本。